□记者 傅潇瑶 通讯员 翁浩杰
近日,在金汇镇资福村的四季蔬果园里,大棚蓝莓“头茬果”已陆续成熟,抢“鲜”上市。蔬果采摘带来的高人气,不仅让当地种植户鼓了“钱袋子”,还吸引了外镇的乡村建设者们来赴这场“莓”好之约。
走进种植大棚,一排排蓝莓栽种在盆中,特殊调配的营养液搭配滴灌浇水,实现精准灌溉和精准施肥,在手机上就可以实时监测并调节大棚内的温度、湿度……一丛丛果树中,熟透的蓝莓犹如一颗颗蓝宝石,工人们拿着小篮子穿梭其间忙采摘,微风吹过,飘来淡淡清香。
“现在蓝莓正是上市期,到5月下旬都有采摘业务。”据上海资福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锋介绍,他们种植的蓝莓树虽然才两年,但通过优化蓝莓品种、改善种植技术等方法,蓝莓品质和产量越发可观,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。如今,大棚蓝莓一棵产量在20斤左右,采摘价格在70元一斤,每一棵的经济价值在1400块钱左右。“因为我们是盆栽式高密度种植的,一亩地种下来在280棵左右,所以今年收益蛮可观,单蓝莓收入就有4万块左右。”
“我们采摘的东西很多,但最主要目的是引流。”沈锋认为,乡村振兴离不开人,农业要和文旅产业相结合,才能吸引更多人气,打出知名度,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。
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不断成熟,也吸引不少年轻人目光,四团镇的狄利光就是其中之一。狄利光在四团镇小荡村租了60亩土地,成立了自己的农业专业合作社,他经常来资福村,潜心学习玉米、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、管理和营销经验。狄利光说:“虽然成本偏大,压力也大,但我觉得作为一个农村土生土长的人,我应该扎根在农村,农村更加自由,更加适合我。”狄利光希望也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