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4:古华风
上一版3   4下一版  
 
标题导航
2023年03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  下一期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生日面 长寿面

  ■ 潘家龙

  一伤香葱一份油,几滴酱油加鲜头;要问味道好勿好,自家欢喜顶重要。从我记事起,每逢家人生日,母亲总会做面条给我们吃。这是家乡人的一种风俗习惯,过生日吃面条,寓意人长寿。

  面条这种食品不仅做起来简便,营养丰富,而且被演绎成故事,赋予了人文内涵,“长寿面”之说就是如此。传说汉武帝时,有一天议完朝政,君臣们开始闲谈长寿之事,有人说脸长可以长寿,有人说人中长可以长寿,有人说耳垂长可以长寿,君臣们的议论传到民间,逐渐变样,把脸换成了面,说成面长可以长寿。人们为图吉祥,为求长寿,就渐渐形成了在生日这天吃面的风俗,而且这天的面条要擀切得越长越好,以面长寓意寿长。

  彼时年幼,母亲常做手擀面给我们吃。母亲用白瓷大碗在面袋中盛两三下,倒于面盆中勾兑少许热水,然后揉成圆圆的面团子,还要加入适当的碱和盐,碱是骨头,盐是筋,这样做出来的面才吃着筋道。不一会儿,那圆润的面团在母亲的手下,就被擀成了很薄很薄的面片,再提起菜刀,在一阵轻快明了的厨房协奏曲后,呈现在眼前的就是整整齐齐,宽窄有序的面条了。此时,我早已经把土灶铁锅里的水烧开得呼呼作响,将葱蒜盐和酱油准备好,将洗好的菠菜码好,等着下锅。

  少时,将面条逐一散入锅中,用竹筷飞快的搅拌几下,大火煮,待到水蒸气将锅盖向上掀几番之后,加两次冷水,就可以起锅了。一碗热腾腾的水煮面条,伴着绿色的菠菜,看起来无比动人,再将早前准备好的调料浇在上面,吃上一口,回味无穷!小时候,母亲总是会变着花样的做出许多好吃的,让我们兄妹们馋嘴不已,虽然食材是那么单一和乡土,但满满的都是爱和回忆!

  那一年,刚上小学五年级。一天,骄阳似火,我照例在外割草回家。刚到家门口时,母亲连走带跑上前将我肩上满满的一花袋兔子草放下来,一边充满无限疼爱的语气对我说:“小弟弟,快去洗手洗脸,阿妈今天给你弄好东西吃。”

  听罢,我顿时精神一振,忘记了刚才的困乏与疲劳,睁大双眼仰望着母亲,迫不急待地问“阿妈呀,您给我做啥好吃的?”“面条,今天是侬生日呀。”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带着慈祥的微笑,用她那长满老茧的粗糙的右手,亲切地拍了拍我的脑袋回答道。

 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,那年是我们大队有史以来第一次安装面磨机和面条机。从此,农家人吃面条再也不用擀面杖了。我还记得,那天在家吃的那碗生日面,浇头是母亲用酸菜肉丝炒的,在浇头上面还放了个荷包煎蛋,除了这两样,面条只有浅浅的小半碗。而当时那面条,因小麦脱麸技术和面条加工工艺落后,那面条既粗且黑,简直就是和着麦麸做成的,质量极差,一下锅就断节糊汤。因此,农家人戏称为“寸金面”“糊汤面”,可那时却是我所有吃过的最稀奇珍贵的可口美食了。

  在此后的近十年里,由于生活物资仍然很匮乏,吃面条,尤其是吃上白面条,仍是农家人的一大侈奢欲望。但每年我过生日,或者碰到家里来了客人,母亲宁可自己不尝一口,也要设法为我准备一碗香喷喷的白面条。

  如今,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,面条也由那时的稀罕之物,演变成花样繁多的“名门望族”。其质量从标准粉到上白粉、精面粉、荞麦粉、鸡蛋粉等面条应有尽有。规格上有宽刀面、中刀面、细刀面和龙须面之分。食法上也有肉丝面、牛肉面、炸酱面、炒面、凉拌面和方便面等等,但却怎么也品味不出那时吃面条时奇妙而美好的感受。但我却从中品味出了人间真谛:没有任何珍贵的食品比温馨的家庭更有滋味,也没有任何佳肴能够比亲情更香更甜蜜。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综合
   第03版:专版
   第04版:古华风
水岸小镇(油画)
生日面 长寿面
种花人的美
行走在浦江第一湾
奉贤洋女婿王一男
透过他的眼睛
上海奉贤报古华风04生日面 长寿面 2023-03-17 2 2023年03月17日 星期五